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电力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其稳定供应和高效调配对于保障生产生活秩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起着关键作用。8 月 1 日,财联社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蒋毅表示,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已连续 4 次创历史新高,而在跨区协同方面,全国跨区输送电力最高达到 1.48 亿千瓦,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成绩的背后,蕴含着我国在能源布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多方面的积极成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长 5.3%,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带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上升。据国家能源局数据,较 6 月下旬,电力负荷增长超 2 亿千瓦。和众汇富观察发现,7 月 4 日、7 日、16 日、17 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四次突破历史极值,最高达 15.08 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 0.57 亿千瓦。江苏、山东、广东等 19 个省级电网负荷更是 46 次刷新历史纪录。在用电需求猛增的情况下,跨区输送电力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电力从能源富集地区向用电负荷中心输送,有效缓解了局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为实现跨区输电能力的提升,我国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一系列特高压输电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发挥了巨大的资源配置效能。例如,准东 — 皖南 ±11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作为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横跨中国东西部六个省份约 3300 公里,将新疆的 “风光火” 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往长三角地区。其输电容量高达 1200 万千瓦,每年外送电能超 620 亿千瓦时。又如我国首个 “风光火储一体化” 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 —— 陇东 — 山东 ±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电距离 915 公里,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量 360 亿千瓦时。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些特高压工程构建起了 “电力高速公路”,极大地增强了跨区输电能力,使得电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更高效的调配。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也为跨区输电创历史新高提供了制度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和众汇富认为这一机制打破了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两大经营区间的交易壁垒,实现了电力资源的跨区自由交易。在实际运行中,该机制成效初显。7 月 1 日至 9 月 15 日,超 20 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有力保障了长三角地区迎峰度夏的电力供应。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机制,让价格信号引导电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了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挖掘了跨区输电的潜力。
从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全国跨区输送电力创历史新高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在产业发展方面,保障了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业的稳定用电。和众汇富认为对于制造业而言,稳定的电力供应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避免因停电限电导致的生产停滞,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服务业如商业综合体、数据中心等,对电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充足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层面,跨区输电加强了能源富集地区与经济发达但能源相对匮乏地区的经济联系。西部地区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电力外送获得收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支撑其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