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渡桥社区木樨新村,有这样一座老旧车库:屋顶大量违建,内部漏水渗水严重,居民无法充电,又导致飞线“横行”等,一个小小车库引发了一连串问题……
车库渗漏
充电桩成摆设
木樨新村8号楼旁的背包式车库
以前可是居民口中的“水帘洞”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中雨
赵阿姨回忆,早先老小区改造时,本是为方便居民加装的充电桩,却因为严重的漏水问题成了“花架子”:“插座旁边都是水渍,湿漉漉的,谁还敢插电充电?生怕一不留神就出事!”
充电桩不起作用,居民们只能各寻出路:有人冒险从家中“飞线”垂到楼下充电,有人将电瓶车推进狭窄的楼梯间,更有人干脆把沉重的电瓶拎回家中。这些无奈的应对措施,又埋下了新的消防安全隐患。
打响“变形”攻坚战
在谈渡桥社区人大代表群众接待日活动上
居民们集中反映车库漏水和充电难的问题
此事引起多方重视
一场针对老旧渗水车库的“变形”攻坚战
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改造的第一步,便是向车库屋顶的“顽疾”开刀。因历史遗留问题,车库屋顶堆积了大量杂物,甚至还搭建了不少违章建筑,其中还涉及困难住户。
清名桥城管中队副中队长倪湧鑫介绍,面对这块“硬骨头”,中队没有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而是采取了“柔性攻坚”策略。队员们耐心细致地与相关居民沟通解释,讲明利害关系,同时积极协调小区内的闲置区域作为临时储物点,并联系废品回收人员及时清运。最终,屋顶的乱堆乱建被顺利清理,让楼顶得以“重见天日”。
屋顶清理干净后
工程团队对楼面200多平方米的面积
进行了彻底的防水铺设
从根源上堵住渗漏点
解决了“天”的问题,“地”的改造随即展开。四个车库内,因长期渗水而发霉、脱落的墙皮被彻底铲除,重新粉刷;老化的电线更换为安全可靠的新线路,曾经令人望而却步的充电桩,也进行了更新装设;车库外还增设了微型消防站,为安全充电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水患无踪
“飞线”渐隐
一系列的改造措施落地后,效果立竿见影。焕然一新的车库明亮整洁,充电设备齐全安全。几场大雨成了最好的“验收官”,车库内部干爽如常,困扰多年的渗水问题彻底消失。
车库恢复了正常使用功能,最直接的变化是小区里“飞线充电”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居民们不再需要冒险拉线或提心吊胆地把电瓶搬回家。张阿姨一边给电动车插上充电器,一边笑着说:“现在好了,下雨天也不怕,充电方便又安心!”
谈渡桥社区工作人员周欣表示,社区将持续关注居民的使用情况和充电需求,“如果充电口不够用,我们会及时增设,确保大家都能方便地充电。”
这场老旧车库的成功“变形”
是社区牵头、城管部门深度参与
各方形成合力的成果
也为今后类似情况处理
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倪湧鑫介绍,依托“城管进社区”机制,城管部门和社区建立了高效的联动机制,社区发现问题后,城管部门能第一时间响应处理。接下来,城管部门还将对老旧小区、新村等区域的安全隐患进行常态化排查,帮助社区解决更多困扰居民的难题。
江南晚报民生热线:88300000
“江南晚报”微信后台留言
记者:甄泽
校对:缪敏
责 编:何白
编审:丁晴
来源 :江南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