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 在"世界肺癌日"来临之际,强生宣布正式启动亚太区肺癌"三思而择"计划,旨在通过提升患者话语权、促进共同决策,全面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转型。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进步,肺癌治疗方案日益丰富,患者在了解治疗选择、参与治疗决策中的主动性和知情权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强生启动的肺癌"三思而择"计划将全面赋能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推动协作诊疗落地,切实惠及每一位肺癌患者。
近期在《未来肿瘤学》(Future-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偏好研究显示,尽管约69%的亚太地区医生鼓励患者参与共同决策,但仍有高达77%的患者仅依赖医生为其制定治疗方案[1]。这一现象的背后,往往是固有文化习惯的影响,包括患者的病耻感、不敢质疑权威、以及对疾病缺乏认知等,导致患者即便在医生的积极鼓励下,仍然顾虑重重不愿阐述疑问或表达意见。
强生亚太区副总裁、肿瘤领域负责人Anthony Elgamal表示:"确诊肺癌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病情和治疗选择,患者通常会寻求其它诊疗意见。然而由于不敢表达自己的顾虑和治疗期望,患者自己的声音常常在治疗决策过程中被忽视。'三思而择'计划将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肺癌治疗,在赋予患者话语权的同时,赋能患者深度参与治疗决策,形成协同的诊疗新思路。"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约有超过250万人确诊,其中亚洲占比高达63%[2]。约85%的肺癌为NSCLC且亚洲人群更易携带该特定基因突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作为NSCLC最常见的致癌驱动基因,在亚裔NSCLC患者中发生率高达30%-40%,远超美国和欧洲的10%-15%[3],[4],[5]。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这类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20%[6],且高达40%的患者在一线治疗后未能接受后续治疗[7],[8],[9]。
肺癌"三思而择"计划主要倡导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朱正飞教授表示:"鉴于亚太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突变高发率,我们需要以全新视角审视患者的治疗路径,尽可能实现初始治疗最大获益。随着治疗方案日益丰富,临床决策应全面考虑疾病特征、患者的治疗目标与人生期待,在延长生存、疾病控制和减轻副作用之间实现最佳平衡,达成真正的协同决策。"
肺癌"三思而择"计划主要倡导者、咚咚癌友圈联合创始人及肿瘤患者管理负责人李斌表示:"对患者而言,他们最渴望的往往是时间,更多时间去见证人生的重要时刻、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追求人生的更多可能性。患者一定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医生更明确患者的需求,从而制定更专业、有效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更高的生活质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与此同时,肺癌"三思而择"计划将在亚太地区多个市场陆续启动,并配套推出系列教育资源,包括中国的《关于肺癌的答案之书》、患者赋能短片、以及多种共同决策工具等,旨在推动肺癌治疗路径中的社会意识变革,鼓励患者自信表达个人治疗目标,积极参与治疗决策。"三思而择"计划作为全新治疗理念的代表,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决策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构建一个医生专业知识与患者诉求相融合、协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诊疗新生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