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在后台问了我一个问题。
中指研究院7月份的房价数据出来了。
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又跌了0.77%,同比跌了7.32%,跌幅比6月份还大
房价到底怎么了,是硬着陆了,还是软着陆了。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因为硬着陆的评价标准从头到尾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看最终房价下跌的风险被谁承担了,如果是被别人承担了,那对你来说,这就叫软着陆,而如果代价是被你承担了,那就叫硬着陆。
硬弱着陆的标准不在于着陆,而在于谁去承担代价。
随便举个例子好了。
就我之前跟大家说的一个点在于,在眼下这个阶段,大家轻易不要去买房子,因为投资房子这个事,在咱这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普通人来说是风险极高的一件事。
原因就在于银行对个人的无限追索权,如果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你买了房子,一旦房子跌破首付,你是可以选择破产清算重开的。
但在咱这,当你选择签下合同的那一瞬间,你就已经没得选了,因为在咱,即使你跌破了首付,你依旧无法选择破产,银行依旧有权力问你追索贷款,等于银行在买卖的时候,已经把这个风险甩给你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房价的软硬着陆会是谁呢?
毫无疑问,你是硬着陆,因为就算房价跌破天际,你也没法不还房贷,而相应的,无论如何房价如何波动,你都要还房贷,那银行肯定就是软着陆了。
再去想。
期房和现房的差异,是不是也对应着软硬着陆呢?
现房交付,你能看见房子再付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房子不对劲,烂尾了,你直接不买了,这种情况下,你可能硬着陆嘛?
不可能的。
但相反,如果是期房交付,你在没看到房子的时候,钱已经交给开发商了,说是放到什么监管账户,但不知道为什么那里的钱又被抽走了,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开发商会硬着陆吗?
不会的,期房模式下,硬着陆的只可能是购房者。
所以怎么说呢,我很少去跟大家谈论房地产软硬着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软硬着陆这个事,天然带有立场,而且这个立场,必然是对立的。
如果你没有承担代价,那就必然有人承担了代价。
如果你承担了代价,那就必然有人没有或者减轻了代价。
房地产价格下降,对应着就是着陆,而软硬着陆,对应着的就是谁承担了代价,就像日本当年,房地产价格下降,银行、资本家、民众一起承担了代价,所以这就叫硬着陆。
但我问你,如果日本当年也整出了代价转移这一套,最后把银行抽出去了,只是让民众承担了代价,那么就叫软着陆吗?
是,对银行来说,这确实叫软着陆。
但你去问问个人,是这样吗,房价跌了百分之五六十了,但你要还的贷款,还是一分不少,你觉得你是软着陆吗?
我认为是这样的,当你看到网上到处说的软着陆说法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一定不是欢欣雀跃,而是要好好去想想,你自己是不是那个软着陆的代价。
那么我们再回到开始的数据。
中指研究院7月份的房价数据出来了。
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又跌了0.77%,同比跌了7.32%,跌幅比6月份还大,你去想,谁软着陆了,谁硬着陆了?
硬着陆的肯定是房产持有者,因为我们拿着的房子,通通下跌了。
软着陆的一方,我没法说,但你可以反过来去看另一组数据:
7月份,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环比居然结构性上涨了0.18%。
一边是持有存量房的人在遭遇资产贬值,另一边是另一边是新房价格在上涨,而且最关键的点在于这种情况下,市场的成交,也被新房抢走了。
这边你手里的二手房卖不出去,价格还跌,那边新房卖的飞起。
你说谁软着陆,谁硬着陆了?
着陆本身不重要,重要的从来只是谁承担了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