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圣”名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古往今来,学者一直将其视为“最高峰”,似是无人超越他,但是明朝一位“神笔”做到了,此人就是王铎,亦是日本选出的“新书圣”。
此人善于书法,公元1604年,开始临摹《圣教序》,仅用3年,全部掌握,达到“字字逼肖”之境,虽然自幼时起,便苦学古法,但是他的书法风格,没有延续传统的儒雅、温润之气。
王铎精通草书,汲取张旭、怀素的狂逸之风,加以改造,独创“涨墨法”,让墨色自然滴落纸面,随着笔势,不断变化,更显自然、流动,效果更为立体,章法方面,通过字组展现动势、节奏感。
如李志敏评价所言:“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相比常见草书,王铎的字迹独具匠心,更具冲击力、艺术效果,并且晚清距今偏近,他的传世墨迹多一点,利于学到精善的技法。
就像天津博物馆之中,藏有一幅罕见的墨稿真迹,字体极其生动、细腻,非常适合临摹,此作就是《草书诗翰》,王铎56岁时,用大草抄写的8首诗歌,此帖的所用纸张,类似“蜡染纸”
这上面写出的字迹,与常见范本,直溜溜的字迹不同,能清晰的看到墨色变化,依据墨色,我们可知晓,运笔的节奏快慢,以及细微的用笔动作,譬如第一篇的“归不必悲”几字,绞转、提按、换锋等,均可见。
铺毫迅疾运笔,造就的飞白、枯涩之态,与前后浓润墨色,形成鲜明对比,强调韵律、活性,还给人质朴、古雅之感,以及强烈妙趣,总的来说,这是一幅笔法精到,风姿潇洒,且技艺丰富,每一笔清晰可查的“绝妙范本”。
据说当年,王铎草书传入日本,赢得一片好评,众人纷纷临摹,衍生著名的“明清调”,甚至产生“后王胜先王”的书法,认为其字水平,比王羲之还高,乃是全新的“书圣”。
到了近代,启功、沙孟海也十分崇拜,启功称赞:“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沙孟海也说:“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
王铎草书之强悍,已比肩古人,非常值得学习,这幅《草书诗翰》凝聚十分精妙的8首诗歌,时常临摹,不仅学习笔法,强化基础和活性,卷中每篇诗歌,还能看作一幅完整作品,可把草法改良,化为己用,利于个人创新。
而今,我们对王铎《草书诗翰》墨迹,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便于翻折、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此帖极为高清,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