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暑期档热映的电影里有一部《南京照相馆》,我个人对这种类型的电影没有偏见,有人拍有人看都没什么问题,但吸引我注意力并让发视频的是,很多对电影的宣传将其定位一个奇怪的亲子电影。受这种宣传影响,也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去看这部电影,有的还把孩子看完后的反应发布到社交媒体上,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惊恐,悲伤,也有不少孩子表达对日本人的仇恨,把收集的日漫卡片都毁掉了,还有孩子表示要杀光日本人。
在这里,我不想讨论仇恨教育的问题,而是要探讨像《南京照相馆》这样的电影,是否适合小孩子观看。从儿童健康和社会角度来说,这个电影都不适合孩子,尤其是年龄很小(小学阶段及以下)的孩子观看。
虽然没有看过电影,但仅从电影预告和宣传透露出来的内容看,这部电影里有大量屠杀、虐杀,和性暴力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国内没有电影分级制度,只有审查制度。凡是审查通过的电影,理论上可以允许任何年龄的人观看,孩子观看也没有家长陪同的要求。但从以往的分级情况来看,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的话很可能要被评为R级或者NC17,前者代表有《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雷恩》,后者代表的有李安的《色戒》。
被评为R级的电影,未成年人是不可以单独观看的,需要家长陪同,而且建议家长谨慎选择。有的还建议在带孩子看之前家长最好自己先看一遍,以决定是否带孩子观看。而NC17则是有家长陪同也不允许17岁以下未成年人和儿童观看。这些分级虽然是行业要求,并没有法律效力,但院线为防引发社会负面影响,还是会遵守的。
《南京照相馆》已经定档北美上映,目前公布的分级为NR,也就是未分级(Not rated)。之前相似题材,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被评为R级,陆川的《南京!南京!》也是NR。未分级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常见的是片方故意不向美国电影学会申请分级,以免被评为R和NC17。但根据其内容和以往经验,《南京照相馆》至少是R级电影。有些大的院线会把NR的电影默认为NC17,小的院线可能会放松一些。
那么为什么要对电影做这样的分级呢,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很多电影中的画面和情节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包括暴力和情色。未成年人暴露于这样的内容,会对他们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产生长久的恐惧、焦虑和抑郁,有些还会形成PTSD,也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而且未成年人的三观尚未成熟,对虚拟和现实,历史和现实分界也不清晰,容易冲动,也喜欢模仿。这样的不良影响在某些敏感和有人格障碍的孩子身上会更明显。甚至一些在成人世界中无伤大雅的玩笑,都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创伤和恶劣影响。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过小时候被影视剧暴力情节创伤的经历。中学生时电视剧《红伶泪》的性暴力情节让我整个青春期都对影视剧有关性的场景应激。短视频平台中有些拿出来显摆的儿童观影反应有些也很像应激反应,天知道这些孩子观影后会有怎样的创伤体验。
另外虽然成人把这样的电影当作教育片,却不知道对一些孩子却也可能引来恶的模仿。大人希望孩子看完的反应是对同胞的同情和对敌人的仇恨,但有些孩子却可能去模仿凶手的心理和行为。大部分的国人并没有报复外国人的机会,却有的是机会伤害自己身边的人。
我当然不是反对给小孩子介绍本民族创伤的历史,不过对于年幼的小孩子来说,健康和安全感远比学习知识和思想重要。虽然可以列出很多让小孩子了解历史的好处,但国内很少有人注意历史创伤的影响。一些历史上经受过大屠杀,系统性谋杀和种族灭绝灾难的族群,比如美洲和澳洲原住民,纳粹大屠杀幸存者,他们的后代自杀率都明显高于整体人群,历史创伤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因素。国内对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仅限于对大屠杀幸存者的调查研究。从这一方面来说,创伤不能只拿来纪念,而不管疗愈。
说到底,《南京照相馆》还是一部商业电影,以创伤为盈利也无可厚非,但不应该不顾未成年的健康,还以带未成年人观看为卖点,那和给孩子饭菜里加含铅颜料一样又蠢又坏。
2025.07.3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