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中美真到了万不得已那一天,干起来了,以咱们中国现在的实力,还能不能像70多年前在朝鲜那样,把美国佬再打趴下一次?
聊今天,得先看昨天。很多人一说抗美援朝,脑子里就是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这话对,也不全对。
我们赢了吗?当然赢了!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硬生生推回“三八线”,保住了新生共和国的战略安全,打出了国威军威。这种“赢”,是战略上的,是政治上的。我们用鲜血和意志告诉全世界: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但要是纯拼装备,那会儿我们跟美国的差距,不是鸿沟,是天堑。当时美国一年的钢铁产量超过一亿吨,我们呢?不到60万吨,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美军一个师,光火炮就上千门,我们的王牌军,一个军也就一百多门,还都是五花八门的型号。空中,人家是几千架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我们最初几乎是零。
那我们靠什么赢的?靠的是一股“气”。一股“我们已经退无可退,身后就是祖国”的决死之气。靠的是志愿军战士用两条腿赛过美军汽车轮子,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穿着单薄棉衣,一把炒面一把雪,还能发起冲锋的钢铁意志。
更关键的,是当时我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打烂了,无非是回到原点,我们输不起,但我们也亏得起。美国不一样,它在全球有那么多利益,不可能把全部家当都押在朝鲜半岛这个小地方。
所以,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非对称的胜利。我们是用我们的“长”,打美国的“短”。我们的“长”,是无与伦比的陆军组织度和动员能力,是保家卫国的决心。美国的“短”,是它战线太长,不敢倾国之力。
好,历史课上完了,咱们把镜头拉回到今天。棋盘,已经完全是另一副模样了。
首先,我们不再是“光脚的”了。2024年,中国的GDP总量稳稳地站在120万亿人民币(约合18万亿美元)这个台阶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工业国和贸易国。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常年霸占全球前两位。你身上穿的,手里用的,有多少东西背后没有“Made in China”的影子?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有了厚实的家底,有了跟美国掰手腕的资本。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有了沉重的“坛坛罐罐”。我们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轻易“打烂了再重建”的农业国。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对经济、对社会、对每一个普通人生活的冲击,都将是核弹级的。真到了那一步,我们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金钱和工厂,而是一代人甚至两代人和平发展的机遇。
而美国呢?它依然是那个“穿鞋的”,而且穿的是世界上最贵的“名牌鞋”。但它也面临自己的问题。国内政治撕裂,债务高企,产业空心化虽然有所回流但积重难返。它也怕。怕的是把世界霸主的宝座给打丢了。
所以你看,双方的心态就变了。从“光脚不怕穿鞋的”,变成了“两个都穿着顶级名牌鞋的巨人,谁也不敢轻易动手”,因为一旦打起来,谁都可能被对方一脚踩得满身泥。
更根本的变化,在于战争形态。如果说抗美援朝是陆军的绞肉机,那么未来的中美冲突,主战场将是广阔的西太平洋,以及我们看不见的网络和太空。
咱们先说海空。这几年,大家应该都听说了,我们的海军像“下饺子”一样。福建舰电磁弹射器露面,055大驱一艘接一艘,075两栖攻击舰也配齐了。到2025年,中国海军的舰艇总数早就是世界第一。但这不等于实力第一。美国海军的底子太厚了,11个航母战斗群,个个都是在全球大洋上“横行”了几十年的老手。他们的核潜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依然是我们的“心病”。
但是,我们换了个玩法。我们不跟你搞全球竞赛,我就在家门口,在第一岛链、第二岛链这个“一亩三分地”里跟你玩。我们发展的,是所谓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说白了,就是你航母再牛,你别想开到我近海来。
怎么做到呢?靠“快递”。一种是“东风快递”,比如DF-21D、DF-26这些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弹道导弹,飞行速度快,末端能变轨,理论上能对航母一击必杀。另一种,是更新潮的“高超音速快递”,像DF-17,速度快到现有的反导系统基本拦不住。
这就让美国航母很难受。它以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海上霸主”,现在要靠近中国大陆,就得时刻提防着,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会飞来一枚躲不开的导弹。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海战的规则。美军的优势,被我们的“主场优势”和“非对称武器”大大抵消了。
然后是天上。我们的歼-20越来越成熟,数量也上来了。虽然在发动机等领域跟美国的F-22、F-35比还有差距,但在我们自己的防空体系支持下,在家门口作战,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但这还不是全部。未来的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对抗。什么意思?就是开战的第一秒,可能不是导弹发射,而是你的卫星失灵了,网络瘫痪了,电力系统被攻击了。
太空里,密密麻麻的都是两国的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谁能先把对方的“眼睛”(侦察卫星)和“神经”(通信指挥系统)打掉,谁就占了先机。网络空间,更是无声的战场。金融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都可能成为攻击的目标。甚至现在最火的AI,也会被用到战争中。成百上千的无人机、无人潜航器,像蜂群一样,自主协同作战。这种“智能化战争”,我们和美国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摸索,谁也不比谁领先太多。
所以,你现在再看,中美开战,它会是朝鲜战争的翻版吗?完全不是。那是一场二维的、平面的、看得见战线的战争。而未来,将是一场五维的(陆、海、空、天、网)、立体的、没有前后方的战争。
最核心的问题来了:在这样的战争里,怎样才算“击败”美国?像抗美援朝那样,在战场上消灭它几十万军队,把它打回谈判桌?
恐怕很难。
现代战争,打的是钱,是消耗。打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打掉对方继续战争的潜力和意志。假设,一场区域冲突爆发。我们或许能凭借主场优势,在局部海域取得战术胜利,比如击沉一两艘美军航母。这在军事上绝对是巨大的胜利。
但然后呢?美国会认输吗?一个全球霸主,会因为一两场战役的失利就低头吗?恐怕不会。接踵而来的,可能是全面的经济封锁、金融制裁、技术脱钩。我们在海外的资产、能源生命线、贸易通道,都会受到巨大威胁。到时候,可能工厂停工,工人失业,我们引以为傲的经济发展成果,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这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自损一千二”的局面。美国同样会遭受重创,美元霸权动摇,全球盟友体系离心离德,国内经济一落千丈。
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中美这样的核大国和深度捆绑的经济体来说,“彻底击败”对方,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有一方愿意冒着同归于尽的风险,按下核按钮。而只要走到那一步,就没有赢家了,全人类都输了。
真正的“胜利”,可能不再是战场上的摧城拔寨,而是通过展现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迫使对方放弃军事冒险,回到谈判桌上,接受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和平。就像拳击手,最高明的不是KO对手,而是通过点数,稳稳地赢得比赛。
说到底,70多年前,我们是为了“生存”而战,是为了不被扼杀在摇篮里。今天,我们手里的牌更多,目标也更远大,我们追求的是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更好的生活。战争,是最后的手段,不是目的。
能像抗美援-朝那样击败美国吗?从军事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上,我们从不缺乏。但从战争形态和国家利益的角度看,我们追求的“胜利”,其内涵和方式,早已天翻地覆。
我们今天强大的军备,更像孙子兵法里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的目标不是在战争中击败美国,而是让美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国开战,它将付出自己绝对无法承受的代价,从而根本不敢开启战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