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为王,中国稳坐博弈棋局。
短短72小时内,美国态度发生戏剧性逆转。7月3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还在瑞典会谈后的记者会上威胁“可能将对华关税提高到三位数”,一副强硬的姿态。中方代表李成钢当即亮明底线:“中方反制措施也已准备就绪”——短短十个字,尽显战略定力。
两天后,贝森特突然变脸。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坦言:“因稀土问题,美国已撤销12项针对中国的反制措施”。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首次将中国称为“伟大的国家”,声称“美国已准备好与中国达成惠及双方的协议”。
01 美方突袭威胁,中方淡定亮剑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美会谈桌上,火药味从未散去。美国财长贝森特在7月29日的发布会上突然甩出“三位数关税”威胁,声称可能让部分中国商品的税率飙升到100%以上。这种税率几乎等同于贸易断交。
中方代表李成钢的反应却出奇冷静。他没有回避交锋,直言:中方24%的对等关税暂停是善意,但若美方再加码,“反制措施将按计划实施”。一句话揭穿了美方虚张声势的本质——真有三位数关税的底气,何必同时派商务代表团访华?又何必悄悄放松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
美方看似强硬的姿态,实则暴露了战略焦虑。伦敦会谈时,美国曾想用EDA芯片设计软件换取稀土配额,结果中方只给通用电气等民用企业双倍配额,军工巨头如洛克希德·马丁直接被驳回。
02 稀土断供危机,美国自断退路
贝森特态度逆转的核心密码,藏在稀土供应链的生死线上。中国掌控着全球92.3%的稀土分离产能和86%的深加工专利,五角大楼文件显示,其镝、铽等重稀土库存仅能维持军工生产87天。
美国军工命脉已被扼住:F-35战斗机磁铁库存告急,特斯拉电机产线因磁材短缺一度停摆1。更令特朗普政府绝望的是,全球第二大稀土国巴西突然“反水”。7月28日,巴西总统卢拉公开拒绝美国矿产控制权要求,嘲讽道:“为什么要让别人拿走?”
巴西的底气来自与中国的深度绑定。2025年上半年其对华稀土出口额达670万美元,同比激增两倍。与此同时,美国投资的塞拉韦尔德矿即便投产,原矿仍需运往中国精炼——技术壁垒让美国有矿难用。
03 技术牌失效,美国悄然转向
稀土困境迫使美国提前亮出底牌。瑞典会谈期间,英国《金融时报》曝出猛料:特朗普政府暂停了所有对华技术出口限制,颠覆了多年“卡脖子”策略。从高端AI芯片到精密仪器,曾经严防死守的领域突然松绑。
美国政府内部同时经历大洗牌。7月中旬,国务院裁撤了大批反华急先锋——亚太事务办公室、安全与跨国事务办公室官员接连离职,连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对华遏制专家也未能幸免。与此相反,主张扩大科技出口的官员获得重用。白宫人工智能事务负责人戴维·萨克斯成为特朗普眼前红人。
这些动作揭示了美国战略转向:从“极限施压”转向“务实合作”。特朗普在空军专机上对记者坦言“感觉比昨天更好”,与其说是谈判突破,不如说是情绪管理。
04 中国底牌在手,博弈天平倾斜
中方的从容源于三重优势。在产业层面,赣州稀土集团的智能配额系统明年将上线,汽车用磁材优先保障,军工级材料需“排队领号”。包头稀土电解纯度达99.999%,郴州废料回收率98%的技术,构建了不可复制的壁垒。
在法律领域,中国《反外国制裁法》新规于2025年3月升级。新规冻结范围扩至全类型资产——现金、股权、知识产权皆可查封;数据与个人信息提供禁令直指西方科技企业命门。未执行反制措施的企业,将被踢出政府采购和进出口贸易。
中方的战略定力还体现在布局上。当美国纠缠关税时,中国与巴西签署《矿业领域合作2025-2026年行动计划》,将稀土列为重点;在非洲,刚果新矿背后的中资布局石墨烯、金属镓等新战略资源。
贝森特撤销12项制裁时留下一句:“我们想观察中国后续会怎么做”。这句话暴露了美国的被动——稀土供应链的倒计时仍在滴答作响,F-35战机的生产线等不起,特斯拉的电机产线更等不起。
白宫曾幻想拉拢越南、澳大利亚构建“稀土联盟”,但现实残酷:这些国家的加工良品率不足30%。全球稀土博弈的天平,从未如此倾斜。当五角大楼的军工厂为磁材短缺停工,当巴西矿船继续驶向中国港口,美国手上还剩几张牌?
美方从威胁三位数关税到尊称“伟大国家”的转变,不过再次证明:单边制裁的大棒,终将砸向自己的脚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