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央视军事频道《攻坚》栏目放出的一分钟片段点燃了全国军迷的热情。画面中,一架歼-15T舰载战斗机从航母飞行甲板上低空掠过,甲板上身着各色马甲的工作人员紧张操作,弹射轨道清晰可见——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公开证实福建舰完成舰载机电磁弹射试验。
中,绿色马甲背后醒目的“弹射”、黄色马甲标注的“起飞”字样,在辽宁舰与山东舰的滑跃甲板上从未出现过。这些细微处无声宣告:中国航母的作业流程已正式进入“弹射标准作业模式”。
福建舰配置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技术,通过飞轮储能器和超级电容的组合,在常规动力下解决了瞬时高能耗难题,要知道,四台弹射器同时工作时的瞬时能耗,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小时的用电量。这一技术突破,让福建舰成为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直接跨越了蒸汽弹射阶段。
对比美国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福建舰的技术优势尤为明显。福特级采用的中压交流系统不仅故障率高达每400次弹射一次故障,且维护成本高昂。而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压直流系统,在地面测试中实现了3000次零故障,能量利用率更是达到90%以上,远超福特级的60%。军事观察家指出:“过去福建舰新闻总是‘只放船不放飞机’,这次展示部分流程片段,说明技术瓶颈已彻底突破。”
作为弹射试验的主角,歼-15T已非昔日的“胖妞”。其前起落架结构经过强化,可承受电磁弹射带来的强大初始加速度;换装的国产涡扇10B发动机,最大推力达14.5吨,让战机具备“满油满弹”起飞能力;斜切式雷达罩和共形电子战天线的设计,使其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能同时跟踪多个空中目标。
当前歼-15T仍是主力,但后续机型的研发已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隐身舰载机预计将在福建舰服役初期加入战斗序列,形成对美军F-35C的多维抗衡。这种“隐身先行+火力跟进”的作战模式,参考了美军F-35C与F/A-18E/F的搭配机制,并结合中国海军实际进行了优化,又是一次经典的“摸着鹰酱过河”。
中国海军即将迎来三航母时代。与辽宁舰的“练兵平台”和山东舰的“战斗补位”定位不同,福建舰被赋予“战略根基”的重任。电磁弹射技术使舰载机日出动效率比滑跃起飞提高约25%,且能支持更重的预警机、电子战机乃至未来无人攻击平台。央视中出现的直-9搜救直升机和甲板清理画面,暗示着全体系舰载机群的协同测试已全面展开。
服役后的福建舰将显著改变中国海军的任务半径。前两艘航母主要活动于西太平洋近海,而福建舰的航迹将延伸至印度洋、南海乃至非洲东岸。卫星照片显示,其第八次海试特意选择更广阔海域,验证远海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军事专家分析,三艘航母可形成
“维护保障-战斗训练-战备执勤”的良性循环,使中国海军具备在多个战略方向独立或协同作战的能力。
官方未播放弹射瞬间的完整画面,引发业内多种解读。一种观点认为,预告片是吸引观众关注8月1日正片的“开胃菜”;另一种观点认为,作为领先福特级的技术,电磁弹射系统仍需严格保密;还有观点指出,甲板上清晰的轮胎痕迹早已证明试验成功,无需额外画面佐证。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承载的不仅是战机,更是一个海洋大国向深蓝挺进的战略支点。甲板尽头平直的地平线上,歼-15T留下的航迹云正在消散,而中国航母编队的新航程,才刚刚在浩瀚深蓝上起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