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一起学习更多药学知识:
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基孔肯雅热医疗救治工作,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基孔肯雅热(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一、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不耐酸,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酚类、碘伏和季铵盐化合物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可灭活。
传染源:
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二、基孔肯雅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1~12天,常为3~7天。
1、发热
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
热程多为1~7天。
2、关节痛
关节痛为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
初始为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
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在发病数天内恢复;
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超过12周;
有的甚至持续18个月以上,个别患者遗留关节功能损害。
主要机制:
病毒可直接侵入关节,在关节内复制,也可直接感染人成骨细胞、滑膜、腱鞘、肌肉中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造成成骨细胞功能受损、骨质破坏。
3、皮疹
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
数天后消退。
三、对症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退热
(1)以物理降温为主。
(2)高热不退者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成人口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2克,否则可引起致命的肝衰竭!
——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3)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有因基础疾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评估出血风险,决定是否停用或换用其他替代药物。
——儿童使用水杨酸类药物有引发Reye综合征风险,应避免使用。
2、镇痛
(1)急性期关节疼痛不能忍受者
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应以必需的最低剂量和最短疗程使用为原则,避免用于有肝病或转氨酶升高等禁忌证的患者。
(2)急性期过后关节仍疼痛者
可使用局部外用贴剂,也可考虑红外线等物理治疗。
3、止痒
皮肤瘙痒者可予抗组胺药物口服或炉甘石洗剂外用。
1、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
2、关节疼痛明显者,建议卧床休息,受损关节应制动,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如爬山、长跑等),防止加重关节损伤。
专业从事药学工作14年,负责三级中医院药事管理组迎检两次、市级药事质控迎检、处方点评、病历点评、参加县级医疗质控、老年医院患者用药教育,守护患者用药安全,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希望大家有相关医药文章投稿我们,让更多的同仁了解相关医学,药学专业知识或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干预措施!另外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交流群,有需要的可以私聊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