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19年竖屏网剧《我的男月嫂》以60集长篇幅登陆爱奇艺时,中国影视行业正面临一场媒介变革的阵痛。在这场由竖屏叙事引发的技术革命中,演员吴佳曦以女二号"小齐"的角色完成了一次教科书级的表演示范——她不仅证明了竖屏框架下表演艺术的可行性,更以精准的微表情控制和空间叙事能力,为短剧表演树立了新标杆。
竖屏表演的"技术性突围"
传统横屏影视的表演逻辑在竖屏语境中遭遇全面解构。《我的男月嫂》作为国内首部大规模竖屏剧,要求演员在纵向画幅的"视觉窄道"中完成叙事。吴佳曦的表演呈现出三大突破性技术特征:
微表情的拓扑学运用
竖屏放大了演员面部细节,吴佳曦通过眼部肌肉的微妙颤动(如第14集发现男友出轨时的瞳孔收缩)、嘴角不对称的抽动(第23集强颜欢笑的特写)等"毫米级"表情管理,在有限的画幅内构建起角色心理的立体图谱。这种精准控制令人想起早期电影时代卓别林的面部戏剧,只不过吴佳曦的表演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微相审美。
垂直空间的肢体编码
在横屏中属于背景的肢体末端,在竖屏中成为叙事主体。吴佳曦刻意强化手指的戏剧语言——比如第7集用颤抖的指尖反复摩挲婚戒,第31集将手机屏幕倾斜45度以暴露聊天内容——这些设计既符合竖屏的视觉动线,又避免了传统影视中"全身入镜"的冗余感。
呼吸节奏的蒙太奇
面对单集10分钟的时长限制,吴佳曦发展出独特的"呼吸式表演法":在密集台词场景中采用浅呼吸制造紧迫感(如第18集办公室对峙戏),在情感爆发点转为深腹式呼吸延长情绪余韵(如第44集雨夜独白)。这种生理层面的节奏控制,使短剧获得超越时长的情感密度。
类型化角色中的去类型化表演
"小齐"作为都市情感剧中的闺蜜角色,极易陷入脸谱化陷阱。吴佳曦却通过三重解构赋予角色新意:
经济维度:用公文包磨损痕迹、手机屏保日期等细节暗示角色经济困境
性别维度:以中性化穿搭和略带沙哑的声线消解传统"女二"的柔媚设定
道德维度:通过眼神飘忽与肢体僵硬呈现角色在情感抉择中的灰色地带
这种表演策略与竖屏剧"去戏剧化"的美学追求高度契合,正如监制易白所言:"她在镜头前不是在表演生活,而是在让生活自己表演。"
短剧美学的先驱实验
《我的男月嫂》的行业意义在于,它证明了竖屏不仅是传播形式的变革,更是表演体系的革新。吴佳曦在剧组花絮中透露,她主动参与竖屏构图测试,与摄影指导钟金浪共同开发出"黄金三角表演区"——即在竖屏画幅中,以演员鼻尖为顶点,双眼与锁骨构成的情感传递三角区。这种将表演技术量化的探索,为后来者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法论。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28分钟的长镜头片段(花絮中吴佳曦与王一嚞的厨房对峙戏)展现了竖屏表演的另一种可能:通过演员走位制造纵向景深,用身体切割画面空间。这种突破手机屏幕限制的尝试,彰显了吴佳曦作为表演者的媒介自觉。
表演艺术的维度革命
在影视行业沉迷于"电影感"与"剧集感"之争时,吴佳曦通过《我的男月嫂》证明了"手机感"表演的独立美学价值。她的实践提示我们:当表演介质从银幕转向掌心,演员需要的不是降维,而是升维——在更狭窄的空间里,构建更丰富的表演维度。
随着短剧产业进入精品化阶段,吴佳曦这类兼具舞台功底、影视经验与技术思维的"跨维演员",或将重新定义表演艺术的边界。其价值不在于是否成为"顶流",而在于为行业开辟了一条值得深入勘探的表演新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