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50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传统的文化和艺术,不仅根基扎实,风格和样式也是多种多彩,变幻莫测,就拿独有的书法分析,不仅具备篆隶、行楷、草等多种书体,以及雄浑、秀逸等不同风格,近期有人发现,很多家喻户晓的书法神帖之中,竟然出现“错别字”。
实际上,这类“错别字”发现,已经不算是第一次,早在前几年,有人阅览各地景区时,就发现很多的石碑、牌匾出现错字,譬如大明湖、避暑山庄、碑林等地,标志性的匾额或刻石,有的多一横,有的少一画,眼尖的游客发现后,认为是古人写错。
实则不然,现代的书法字体,乃是古汉字,以及前人书法作品,系统性的演化而来,与古汉字的写法并不同,而且古代的汉字,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写法,也会有所区别,况且书法创作,讲究意韵和情调,为了保证章法自然,意韵生动,以及特殊含义,或者避讳,多一笔,少一笔也是常有的事儿
甚至很多的书法名家笔下,也常出现这类的“错别字”,今天我们就看看,这4大神帖的错字,有的也是真正写错了,您都发现了哪几个?第一幅:王羲之《兰亭序》,此作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笔法丰富,极其俊美,然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快”,写成了“怏”,此字写法,早在《战国策》就已出现。
第二幅:启功《临皇甫君碑》。欧阳询号称“楷圣”,以精严、肃穆的势态,还有标准笔法,获得后世推崇,堪为“必备范本”,大多数人练习它,以此夯实基础,启功自然也不例外,常临摹此帖,然而一次没注意,误将“秦”写作了“泰”。
第三幅:褚遂良《阴符经》。唐朝传世的楷书真迹,颇为稀少,这就是一幅罕见的真迹,乃是褚遂良临终前所写,他的楷书绰约、多姿,相比“欧虞”水平更高,卷中出现诸多“错字”,执”字“丸”多一点,“私”字“厶”成了“么,“故”字右部成了“久”等等。
第四幅:《张迁碑》。此作还是汉代隶书之最,笔画醇厚质朴、古雅精到,把汉隶的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相比楷书,隶书更适合初学,不过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记载:“而又有云‘爰既且于君’,则‘暨’之误”,原文“既且”当为“暨”字,应该是有人刻碑时,将其弄错,遂成“既且”
您对上述错别字有何见解,欢饮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