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广州到深圳一百多公里烂路,货车颠簸数小时。
珠江口渡轮被台风掀翻,几十辆货车沉入江底。
当所有人抱怨路况、叹息灾难时,一个香港富豪却看到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
中国大陆的城市“骨架”没有搭好,经济被卡住。
这位普林斯顿毕业的工程师,决定亲手重塑一片土地的经济地理,修建广深高速和跨海大桥,用行动回应外界的质疑和阻挠。
然而,他刚准备动手,就受到了李嘉诚的威胁......
港珠澳大桥
弥补城市不足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内地刚刚打开门缝,香港商人蜂拥而至。
他们看到的广州,招待所破旧,处处土里土气,结论是两个字:没戏。
但在胡应湘眼里,这不是穷,而是城市的“骨架”搭错了。
这位普林斯顿毕业的土木工程师,看到的不是风险,而是巨大的结构性留白。
别人还在犹豫,他拉着一帮香港地产大佬,在广州投建了中国大酒店。
合同里一句话,让整个香港商界都炸了锅,酒店收回成本后,产权无偿送给国家。
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太子爷疯了,读书读傻了。
后来酒店真的盈利,他也真的兑现了承诺。
胡应湘
他从广州开车去深圳,一百多公里烂路,货车能颠上七八个钟头。
别人抱怨路况差,他看到的却是卡住整个珠三角经济的“血栓”。
他决定修一条高速公路。
身边人都在劝:“整个广东才几辆车?你修给谁跑?”
他的回答,在当时听来像天方夜谭,他觉得路修好了,车自然就来了。
在他看来,人流和车流,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如今回过头再看,他不是在修路,他是在重塑一片土地的经济地理。
几年后,珠江口一艘渡轮被台风掀翻,几十辆货车沉入江底。
报纸登出照片,触目惊心。
众人当新闻看,一声叹息就翻了过去,胡应湘却把它看成一个致命的“工程缺陷”。
胡应湘
第二天他就飞到广州,力主在虎门建一座跨海大桥,彻底干掉渡轮这种不靠谱的运输方式。
这些投资,回报周期长得吓人,风险极高,利润也远不如炒房炒股。
但胡应湘用一个工程师的眼睛,看穿了当时中国大陆最底层的渴望。
而有人埋头造血,有人忙着抽血
胡应湘和李嘉诚,从来不是一路人。
当胡应湘在内地工地吃灰,把身家押在那些慢吞吞的基础设施上时。
李嘉诚正在香港长袖善舞,用资本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收购、吞并与垄断。
一个在创造价值,一个在控制价值。
在香港楼市股市的滔天巨浪里,李嘉诚扶摇直上,成了华人首富。
而胡应湘因为大量资金沉淀在内地,在财富榜上渐渐被甩开。
不是他能力不行,是他选了一条更笨、更苦的路。
胡应湘
1983年,胡应湘首次抛出修建伶仃洋大桥的构想,连接香港、珠海、澳门。
这一下,两种商业哲学的冲突,被彻底摆上了台面。
在胡应湘看来,这座桥是打通大湾区任督二脉的“天元之子”。
但在李嘉诚看来,这无异于一把刀,要插进他旗下港口业务的心脏。
当时香港的码头生意,大半壁江山姓李。
桥一通车,货柜车直接从陆路过关,谁还来你的码头排队中转?这是要断他的财路。
利益冲突之大,让李嘉诚的头号大将霍建宁在会上当场拍桌子,激烈反对。
他甚至撂下狠话:“你想建桥可以,但不能挡我财路,搞不好是会死人的!”
霍建宁
面对巨头的阻挠和威胁,胡应湘展现了一个工程师的执拗。
他不吵架,不骂街,默默回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那就是用数据说话。
他花了几个月,亲自坐船跑遍伶仃洋,测风速,量水深,勘探地质。
最后,他拿出了一份砖头一样厚的可行性报告,把建桥的技术和经济账算得清清楚楚。
这份报告,是他对梦想的宣誓,也是对专业的捍卫。
资金上,他绕开李氏的商业帝国,转身找到了李嘉诚的“对头们”,
比如澳门的何鸿燊、香港的李兆基。
他用一句硬气的话回应外界的阻挠:“香港不是某些人的提款机,整个大湾区需要有共同的心跳!”
这场战争,他一打就是二十多年。
李嘉诚
胡应湘的家国情怀
胡应湘为什么非要做这些“赔本买卖”?
他的根在广东花都。
小时候随母亲回乡避难,亲身感受过大陆的质朴人情。
母亲总对他说:“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
后来他去美国留学,亲眼看到现代化的公路、桥梁、电厂如何支撑起一个国家的强大。
再回头看祖国的贫瘠,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抓住了他。
他学的土木工程,不正是祖国最需要的吗?
李嘉诚和胡应湘
他给自己定了个原则。
所有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只要收回了建筑成本,产权和后续利润,全部无偿移交国家。
这几乎是他所有内地项目的“标配”,与他母校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的校训不谋而合。
他给母校捐了一亿港元。
但在内地三十多年,他累计投资超过五百亿,几乎都遵循了这个“反商业”的约定。
当其他香港富豪在香港炒地皮赚快钱。
他甚至不惜抵押自己的房产,借高利贷来推进广深高速的建设。
后来高速公路开始盈利,他又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再次跌破眼镜的事。
那就是主动拆掉部分收费站,大幅降低过路费。
他想让这条路真正惠及民众,成为经济的动脉,而不是他个人的提款机。
李嘉诚和胡应湘
2025-08-03,港珠澳大桥通车那天,典礼现场万众瞩目。
但83岁的胡应湘没有站在聚光灯下。
他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衫,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桥头的人群里,望着那条钢铁巨龙,眼神里满是欣慰。
这个画面,就是他一生的缩影。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把事做成。
胡应湘
他修的,不止是钢筋水泥的桥,更是连接人心与未来的桥。
这些公路、电厂、港口,像一根根主动脉,为一个区域的发展注入了最基础的生命力。
同一时期,他那位老对手,正忙着将一个个曾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的码头、公司,打包出售给外国资本。
这就是差距。
胡应湘参加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
结语
资本踏上一片土地,可以选择落地生根,与之共荣。
也可以选择随波逐流,榨干最后一分利润后转身离去。
胡应湘和李嘉诚,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如今,伶仃洋上的风,依然吹拂着那座宏伟的大桥。
它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工程师的远见,和一个“傻瓜”的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